最近一段时间,美国连续发出一系列通牒、威胁、警告,对欧洲盟友的诸多事务横加干预。
多个欧盟成员国都很不开心,纷纷表示宝宝心里苦,有苦说不出。
对盟友:全面干预
曾几何时,法国、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自认为与美国是平起平坐的盟友。
然而,今天的美国,却已经不再按照“盟友”的套路出牌。
先是美国商务部发出威胁,宣称“进口德国汽车会威胁美国的国家安全”。
紧接着是特朗普放出风,要求德国等有美国驻军国家,支付部署在其国土上的美军的全部费用。这笔“保护费”的新计算公式是美方自说自话的“全额驻军费再加50%”,有些欧洲国家可能要因此多出5到6倍的钱。
更令人惊讶的是,本应由欧洲国家自主决定的主权事务,美国现在也要指手画脚,甚至加以威胁。
美国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马奇斯对意大利准备加入“一带一路”计划指指点点,称“一带一路”是一个“形象工程”,意大利应当躲避。
美国驻欧盟大使戈登?桑德兰更是强硬发声,一方面严厉批评欧盟国家与中国的交往,一方面又逼迫欧洲防务“门户开放”,威胁欧盟“如果限制美国企业参与欧洲军事项目,就可能遭到美方报复”。
美国驻德大使理查德?格雷内尔也警告称,如果中国企业华为获准进入德国,美国可能无法维持美德情报现有合作水平。
从斤斤计较到最后通牒,从逼迫站队到威胁开放,美欧之间现在似乎不再是盟友关系,而是霸主与附庸的关系,充满了大国对小国的颐指气使。
二战以后大西洋两岸的裂痕,似乎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明显过。
太霸道:欧洲不爽
对于美国政府的“霸蛮”,欧洲盟友并不买账,纷纷采取“要么硬顶、要么软磨”的招数加以回应。
在上月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德国总理默克尔爆发了。
默克尔猛烈抨击特朗普单方面决定从阿富汗和叙利亚撤军,退出《中导条约》,以及因欧洲没有遵从美国对伊朗的制裁而威胁欧洲等问题。
她指出,上述每一项举措都对欧洲安全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美国政府在采取所有这些举措时都没有参考盟友的意见,或者与盟友进行讨论。这些所作所为实在是让人“受够了”。
至于美国在5G技术问题上的强迫“选边站队”,更让欧洲国家恼火。
德国政府表示,没有迹象显示中国企业华为会利用其设备监视客户,应该允许它竞标德国5G合约。德国内政部长霍斯特·泽霍费尔3月13日表示,排除华为参与5G建设,可能会损害德国经济。
连一贯紧跟美国的英国,这一次也没有跟着美国走。
英国国家网络安全中心主任夏兰?马丁公开表示,英国与华为公司打了15年的交道,并且拥有长达10年的正式达成的规避策略。华为与其他供应商一起组成平衡的设备供应链。英国可以控制使用华为设备所带来的安全风险。
欧洲国家的坚持,基于的是本国的利益考量。
曾任英国《经济学人》亚洲版主编的吉迪恩?拉赫曼指出,没有一家美国公司能够提供可替代华为5G技术的方案。
据彭博社报道,德国电信行业的游说团体警告称,让华为靠边站将使德国5G的推广拖延数年,并损失数十亿欧元。
英国最大的电信公司沃达丰也表示,如果英国禁止华为设备进入该国5G网络,将令该公司损失数亿英镑。
美国在经贸领域大打安全牌,用强权手段来解决经贸问题,到底是为自己,还是为盟友?欧洲人有着自己清晰的判断。
乱出牌:害人害己
美欧盟友关系,是美国重要的外交遗产。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美国与欧洲一直保持着长期密切合作的结盟关系。
著名的“马歇尔计划”输血欧洲,空运援助西柏林,都是这种盟友关系的明证。由此也换来了欧洲国家对美国的鼎力支持,成就了美国在国际社会的超级大国地位。
时至今日,时移世易。
今天特朗普奉行的是“美国优先”,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大棒加胡萝卜”并用策略,还越来越频繁地用“大棒”说话(胡萝卜要留下优先补贴自己)。
不仅不愿给欧洲盟友输血,而且随时准备拿盟友开刀(威胁对德国汽车加征关税)、让盟友顶雷(退出《中导条约》)、逼盟友吃苦(逼迫欧洲在美中之间站队),甚至还想从欧洲身上多收点保护费、多抽几管子血回来(加收驻欧美军费用)。
这一幕幕,想想就足够讽刺。
英国《金融时报》评论指出,曾经建立在共同原则和价值观及共同防御基础上的美欧联盟正在被掏空。
《北大西洋公约》的开篇就写下了对民主、自由和法治的承诺。但特朗普对这些价值观并不是那么感兴趣。这位美国总统已经明确表明,他不是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拥护者,法治在他的世界观中几乎无足轻重。
德国《南德意志报》网站则从经济角度指出,在“美国优先”的旗帜下,贸易战及其威胁已经成为美国政治的常态。
特朗普“敲诈式”的经济政策,标志着超级大国美国与德国和欧洲关系的一个转折点。
美国对欧洲盟友的一连串操作,实质上是霸权滑落过程中的赌徒心理。赌的本钱是美国作为超级大国的基本盘,赌的招法就是只占便宜不吃亏,赌的底气是欧洲离不开美国。
从长远来看,这是一种饮鸩止渴的做法——美国正在肆意消费甚至透支包括美欧关系在内的宝贵外交遗产。
就在特朗普向欧洲盟友收取高额“保护费”后,美国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艾略特?恩格尔说自己“十分不解”。
“美国还想做我们的盟友吗?”来自布鲁塞尔的欧洲各国外交官同样也很困惑。
撰文 / 石留风
(亚太智库研究员、云南财经大学“一带一路”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编辑 / 张晶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人新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