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新网欢迎您!

国内 >

潜望丨十亿美金口罩局:美国买家电话是空号,金发科技被疑刺激股价

视频介绍

  • 1腾讯新闻《潜望》独家获悉,金发科技自疫情后建立的口罩生产线中,有200条专门生产KN95,但受限于订单量和机器时常出现故障等情况,高峰时期有150条生产线开动,每条生产线的日均产能大约为4万个。
  • 2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腾讯新闻《潜望》,以最大生产能力计算,金发科技KN95型口罩的月产能约为2亿只左右。在美国买家提出大量采购KN95口罩的5月份,国内同类公司同类产品的出厂价约为3-4元/只,以此计算,该笔订单的采购量至少为20亿只,金发科技需要10个月的时间才能够完成。但金发科技披露,本笔订单双方约定的履行期限仅为3个月。
  • 37月上旬,买方反馈下游客户市场变化较大,其监管机关对供应链和资金渠道审查趋严,曾就订单是否履行的事项进行沟通。但这一明显带有履约风险的信息,直到金发科技公告订单合同终止引发舆论哗然并收到上交所问询函后,才迟迟披露,被质疑信息披露不及时,存在重大瑕疵。
  • 4一位股民在社交媒体上指出,金发科技完全可以在收到合同约定的40%货款后再进行公告,而目前这样的做法,有通过释放利好消息刺激股价之嫌,误导了投资者。
  • 5腾讯新闻《潜望》通过邮件联系上负责尽调的律师,但对方表示由于受到客户保密条款的制约,不能确认或者否认金发科技是否为自己的客户。而根据Redrock Partners LLC的公开信息,腾讯新闻《潜望》拨打其公司电话被提示为空号。

腾讯新闻《潜望》 作者 刘鹏 纪振宇 邬川

一笔近十亿美元的巨额口罩订单,从天而降三个月后又不翼而飞,让金发科技(600143.SH)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

这家以塑料产品起家的公司,在2020年3月迅速建起口罩生产线,两个月之后,来自大洋彼岸的神秘买家抛出金额高达9.75亿美元的KN95型号口罩采购订单,消息面的刺激之下其股价尽享红利,并被冠以“口罩第一股”名头。

但根据金发科技讲述,7月份随着全球疫情发生变化,买方反馈称其下游客户市场变化较大,同时监管机关对供应链和资金渠道审查趋严。在表达难处之后,买方公司再无回音。8月8日,金发科技以未收到买方的有效书面回复,以及买方也未向公司披露其不能履约的具体原因,决定合同订单终止。

近10亿美元的巨额订单不翼而飞,美国买家究竟是什么身份?是否有足够实力订购和消化高达人民币约68亿元的口罩?金发科技又是如何来做尽调的?在买方表达难处之后,金发科技为何没有及时披露,是否存在信披瑕疵?

产能存疑、信披瑕疵、买家无法联系……面对种种疑问,该公司董办工作人员表现出委屈之意。他对腾讯新闻《潜望》表示,铺天盖地的舆情让公司管理层非常生气,在回复上交所问询函的公告发布之后,公司将不再做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

口罩产能存疑

根据公告披露,承担本次巨额订单生产任务的为金发科技旗下子公司——广东金发科技有限公司,厂址位于清远市清城区石角镇德龙大道28号。

一位清远市政府人士告诉腾讯新闻《潜望》,广东金发科技是清远市的纳税大户,原本主要生产改性塑料产品,今年新冠疫情后,搭建起了新的厂棚,开始生产口罩,主要是KN95型和一次性医疗口罩。

前述知情人士透露,广东金发科技一共采购了200条KN95的生产线,采购价格约为50万元/条。但因为这些机器不是太稳定,经常需要维修,近期金发科技已打算将这批生产线淘汰,正在以每条生产线20万元的价格同业转卖。

高峰时期,KN95生产线的开工数为150条。工人两班倒,每班12个小时,保证机器全天候运转,以满足生产需求。每条生产线的日均产能大约为4万个。但根据多位在生产线工作的工人讲述,这样的盛况并不是每天都有,而是随着订单量在走,有一段时间订单量比较小,KN95的很多生产线就停了下来。

根据金发科技披露,截至6月30日,其口罩类产品共销售3.92亿只。以此数据倒推,则金发科技月实际产能约为1亿只。知情人士透露,如果200条生产线全部开动,以最大生产能力计算,金发科技KN95型口罩的月产能约为2亿只左右。

对于美国买家9.75亿美元的采购订单中单只口罩的定价,金发科技董办工作人员表示价格属于商业机密,不能披露。不过根据腾讯新闻《潜望》了解,KN95的采购价格随着疫情的变化以及原材料的不断降价,自2月份以来一路走低。一位曾经买下多条KN95生产线的投资人表示,其生产的KN95口罩单价,“最早8块多,后来7块多,后来6块多,后来5块多,后来4块多,后来3块多,一直在往下走。”到了5月份,价格稳定在了3-4元/只。

以此计算,美国买家的巨额订单采购量至少为20亿只,金发科技需要10个月的时间才能够完成。但金发科技披露,本笔订单双方约定的履行期限仅为3个月。

美国买家没有实际业务

8月14日,在舆论哗然、交易所下发问询函之后,金发科技终于首次披露了9.75亿美元巨额订单买方的真面目:一家名为Redrock Partners, LLC的美国注册公司。

在对问询函的回复中,金发科技称,其通过子公司美国金发,聘请美国迪克森律师事务所(Dickinson Wright PLLC)律师Mark Heusel对买方的情况进行了背景调查,获取了买方的注册信息和业务报告等资料。

当天腾讯新闻《潜望》通过邮件联系上该律师,但对方表示由于受到客户保密条款的制约,不能确认或者否认金发科技是否是自己的客户。

而根据Redrock Partners LLC的公开信息,腾讯新闻《潜望》拨打其公司电话被提示为空号。

腾讯新闻《潜望》随后查阅关于金发科技所称的美国买方Redrock Partners LLC的公开资料显示,这家公司位于亚利桑那州凤凰城,在2015年以800万美元收购了一家名为Romano’s Macaroni Grill的意大利连锁餐馆,根据当时的收购公告显示,其中一位投资者是Dick Monfort,他是美国职业棒球联盟球队科罗拉多洛基队的老板。除此以外,没有其他公司活动信息。

Redrock Partners LLC更像是一个专门进行投资活动的实体,本身并没有实际业务。

对于Redrock Partners LLC的实际业务和下游客户市场,金发科技到底是如何做的背景调查,从而笃信此前没有任何业务往来的这家公司所发出的巨额采购行为?

上交所的问询函也对这一问题着重强调,要求金发科技核实并说明,是否于合同签订前进行了充分必要的尽职调查,是否对合同对方的信用情况和履约能力进行了有效核实。

信息披露存瑕疵

5月18日,巨额订单甫一披露,金发科技股价即猛涨9%,截止目前,股价累计涨幅最高超50%。

但短短三个月内,巨额订单从天而降再到不翼而飞,被市场质疑信息披露存在瑕疵。

根据金发科技的回复公告,2020年7月上旬,买方反馈下游客户市场变化较大,其监管机关对供应链和资金渠道审查趋严,曾就订单是否履行的事项进行沟通,但也表示货物买卖合同将继续有效。买方反馈在办理前期款项归集和支付过程中存在前期未预见的客观障碍,但公司仍希望双方能继续推动合同订单的履行,如买方确因客观原因无法履行合同订单,公司要求买方应以书面方式通知公司是否确需解除合同或友好协商变更合同条款,但公司未收到买方相关书面文件。因此,公司认为双方仍有继续履行合同的基础。

但这一明显带有履约风险的信息,直到金发科技公告订单合同终止引发舆论哗然并收到上交所问询函后,才迟迟披露,被质疑信息披露不及时,存在重大瑕疵。

此外,根据双方约定,买家一次性预付40%的货款后,金发科技才开始生产和备货。同时,合同还约定,如果买方不按期付款,金发科技有权决定是否继续供货,逾期超过5日,有权解除合同。

但5月18日的巨额订单公告披露时,金发科技并未收到40%的货款,亦被质疑通过释放消息误导投资者。一位股民在社交媒体上指出,金发科技完全可以在收到合同约定的40%货款后再进行公告,而目前这样的做法,有通过释放利好消息刺激股价之嫌,误导了投资者。

合同负债高增长

尽管大额订单告吹,却没有影响金发科技上半年的业绩:实现营收169.30亿元,同比增加37.17%;归母净利润24.12亿元,同比增加373.27%,实现三倍以上的利润增幅。

上半年实现医疗健康产品销售16.30亿元,其中个人防护类和医用类口罩的销售共销售3.92亿只。

从上图能看到,2020年的半年报,就增速、利润率以及投资回报率而言,都突破了近五年最高点。

收入与净利润固然存在调整的可能性,但现金流但修饰成本与难度都不低。

上半年,金发科技都经营性净现金流达到58.87亿元,同比大增466.50%。

一句话总结就是:增收更赠利。

利润的释放速度超过了收入,意味着公司掌握了产业链的议价能力以及提高了成本管控能力。

议价能力,先看销售毛利率与净利率。

2020年Q2,金发科技的单季度销售毛利率超过了30%,净利率超过了20%,都创造了历史最佳。

金发科技以近乎直线增长的盈利能力,证明了口罩等疫情防护产品的下游需求有多么旺盛。

一家主业为塑料的化工企业,选择在Q1向下游终端拓展医疗健康业务,但期间费用率并没有显著变化:上半年期间费用率为7.63%,2019 年全年为 7.29%,处于历史正常区间。

议价能力的体现,还在于预收账款的多寡。

最极端的体现是茅台,经销商先付款再拿货,以至于账面上坐享极高的预收账款,无息且稳定。

对于金发科技而言,预收款项,实际上已经同比增加了653%。

资产负债表上显示,公司上半年合同负债为 17.98 亿元。

对于合同负债的增长,公司解释如下:

1,执行了新的会计准则,将“预收款项”调至“合同负债”,

2,本期预收货款大幅增长。

根据最新的会计准则,合同负债,是指企业已收或应收客户对价而应向客户转让商品的义务。如企业在转让承诺的商品之前已收取的款项。

根据国信证券的推测:本次财务显示的合同负债,极有可能是公司新增的医疗健康板块的相关经营活动产生的。

这也直接导致了公司期末的账上货币资金增加至37.4亿元。

卖方对于金发科技的半年报,都持乐观态度。

毕竟在疫情影响下,增收又赠利的公司实在不多。

只不过要考量的是,究竟是疫情原因带来的一次性业绩释放,还是能将其沉淀为公司的长期主营来源。

“疫情产业链公司的业绩显然会因为疫情周期所左右。”一位化工行业分析师指出,金发科技要维持这样上半年的增速,几乎不太现实。

“当然化工本身也是周期行业,疫情也有周期。”业绩自然也就随着周期而波动


京ICP备12030368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