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新网欢迎您!

读书 >

张录成:一个特立独行的艺术探索者

视频介绍

文| 观唐

图| 张录成

中国画坛画家很多,头衔高满的更多,但张录成作为一个从西北塞外走出来的画家,一路特立独行,远离“仕途”,却出人意料地收获了众多名家的青睐与高评。

中国美协原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刘勃舒、中国美协原主席刘大为、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薛永年、名誉主任邵大箴、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陈传席、刘曦林、王镛及中央美院、北京大学的著名艺术学者纷纷撰写评论文章,更是对张录成的大写意艺术作出了“三大突破”,即在传统绘画笔墨语言、绘画境界、绘画美学三个方面有突破的评价。

张录成生长于丝绸之路的咽喉重镇酒泉,后又扎根新疆,在新疆部队从事美术工作。在少有人问津的西域边陲,在天地苍茫,与牛马为伴的生活中,张录成反复寻觅、踏实探索,深入持久地研究丝路文化四十多年。

几十年的扎根,张录成终于把西域独特的丝路文化吃透了,再加上从小练就的书法功力,他探索出了苍茫、博大、雄浑、悲壮的笔墨语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丝路绘画风格,在纸笔间表现出了不羁、奔放的生命意识。

“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唯坚韧者能逐其志。”刘勃舒先生曾这样点评张录成。

在几十年的艺术追求中,张录成始终从自己的一方天地出发,自由地探索他的艺术之路。这样的路径虽然艰难颇多,更不会有快速获利的机会,但却让他始终保有艺术的纯粹和独一无二的艺术特色。

张录成曾在自己的艺术随笔中写道:一个真正的艺术家,要么就是坑自己”,要么就是“坑社会”。

如今“坑社会”的行径大都司空见惯。许多所谓的艺术家随便画了三五年,便处处题字,处处留名,声势浩大。但张录成始终以历史上“坑自己”的艺术巨匠为榜样:徐渭、八大山人、黄公望……这些在人类历史上留下辉煌成就的人,一辈子清贫,一辈子坎坷,一辈子在生死线上漂泊,却创造出了真正伟大的艺术。

张录成在艺术上是下过极大的苦功的,他画的速写数以万计,更经年累月练就了书法的深厚功底。凡作画者,少不了谋篇草稿,但张录成提笔便画,泼墨即出,落笔无悔,笔到意随的功力,无不使观者震撼。

机会总是会垂青真正准备好了的人。

2012年,中央电视台《人物》栏目找到了张录成,历时近一年的时间,拍摄、播出了张录成的专题纪录片。从乌鲁木齐到酒泉,从伊犁到阿勒泰,从高昌故城到龟兹古城,从昭苏大草原到塔里木沙雅胡杨林……摄制组去到了张录成曾生长、工作、学习、探索……扎根四十余年的地方进行拍摄,表现张录成艺术创作的历程。

在2013年到2017年间,张录成三度受邀,去往港澳台地区。作品由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分别赠予台湾商会、台湾公共关系基金会,及香港国际公共关系协会。

2017年,张录成受中国公共关系协会的邀请,参加了“字说中国 节传文脉”活动,在陕西黄帝陵轩辕殿现场限时挥写巨幅《天马图》,得到广泛好评。紧接着,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专门成立了中国丝路文化艺术研究院,并任命张录成作常务副院长,成为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丝路文化艺术在国内国际举办的大型文化活动上唯一的特邀书画艺术家。

之后连续两年,张录成的丝路大写意作品作为国礼,在“影像的力量”中国(大同)国际摄影文化展开幕式上被赠送给瑞士、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比利时王国、俄罗斯等八个国家,成为目前作品被赠予外国最多的书画艺术家。

在2018及2019年“一带一路”年度汉字发布活动仪式上,张录成在文化之祖仓颉庙内现场挥笔,创作巨幅作品《奔向新时代》及《共生共享》。

在佳士得香港2019中国当代水墨秋拍中,张录成的作品《天马图》以2,125,000港元领衔成交。

张录成的艺术之所以在近些年备受关注,不仅是因为他几十年修炼出的艺术功底与独树一帜的艺术特色,更是因为张录成的作品中饱含着一种对人类命运的共同关切,一种回归自然的赤子之心,一种对自由、平等、尊严、独立的渴望,一种这个时代特有的精神特质与追求,在时代变革之下,让人们看到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的艺术张力与可能性。

正如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陈传席先生的评价:“张录成创作出了气势磅礴、雄浑厚重、深沉雄大的风格,他重振了汉唐雄风。……在当代又有谁能如此表现得淋漓尽致、生机蓬勃呢?”

张录成简介:

张录成,丝路文化学者,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中国丝绸之路文化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丝路大写意画的开拓者,中国画坛极富个性色彩的艺术家,被誉为“在传统绘画笔墨语言、绘画境界、绘画美学三个方面有突破的画家”,张录成深入持久地研究丝路文化四十多年,探索出表现丝绸之路苍茫、博大、雄浑、悲壮的笔墨语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丝路绘画风格。

张录成笔下的牛、马、骆驼、胡杨既超越时空又与时俱进,既有东方神韵又有西方美学构成,在有我与忘我之间追求大写意画这一独特的境界。

关注百墨艺术,分享书画之美


京ICP备12030368号-12